close

市民對社區醫院信任度不高 行醫質量是關鍵問題



門庭冷落的某社區醫院。

“黃阿婆,感冒啦?趕緊到醫院看看。”“去過瞭去過瞭,這點小病到社區醫院配點藥就可以瞭。”70多歲的黃阿婆捂著口罩說。天氣轉涼,患感冒的人多瞭起來,但是像黃阿婆這樣到社區醫院配藥的人,並不多。很多人依然願意起個大早,到三級甲等醫院門前排長隊,因為“在大醫院有好醫生,看毛病放心”。市民對社區醫院的信任度不高,令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淪為“藥房”。

社區醫院5個現象:

藥費自己負擔10%

“這邊配配藥麼蠻好的,看病還得到大醫院去。”65歲的張老伯說,他患高血壓,知道自己吃什麼藥,吃光瞭就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。記者跑瞭幾傢社區衛生中心,采訪瞭10多位前來就診的市民,幾乎每一個人都說這樣的話。69歲的黃老伯算過一筆賬:他有醫保,在三甲醫院開藥,藥費自己負擔20%。而在社區醫院開藥,隻要自負10%。

抽血幾次紮不進去

每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大廳裡,醫生全部“掛牌”上墻。記者看到,本科生通常隻有2-3名,所占比例相當小。有傢中心共有31名醫生,隻有2人擁有本科學歷,其餘全部是大學、大專或中專畢業。預診臺一名護士說,“本科”是全日制大學畢業,“大學”指的是夜大或其他成人高校。“我老伴來抽血,那個護士紮瞭幾次都沒紮對,疼得我老伴直吸氣。”黃老伯撇撇嘴,瞇瞇眼,搖著頭輕聲說:“水平就是不行啊。”

就醫環境差太擁擠

記者來到打浦路地段醫院,一進門便看見不足十平方米大的大廳內擠著兩條隊伍,一邊是掛號,一邊是付款。從隊伍間隙走過去,左邊一條狹窄的樓梯,前方一條短小的走廊和內科診室。沿樓梯上去,二樓坐滿等待看病的病人,兩間牙病治療室和一間中醫診室,中醫診室內坐著三四位醫生,旁邊站著十多個病人,三樓是病房。樓內人聲嘈雜,暖濕的空氣中飄蕩著醫院特有的氣味。記者探訪的幾傢社區衛生中心中,隻有瑞金二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2004年新建成的樓房,整潔漂亮。

看不到年輕的患者

掛號處,老年人;輸液室,老年人;門診室,還是老年人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裡,到處都是老年人的身影,年輕人怎麼看不到呢?“我根本不知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哪兒。”大學畢電梯保養項目業一年多的楊先生說,他借的房子在打浦路,一生病就想著去瑞金醫院,感冒發燒輸液,都是去那裡。“好像從來沒這個意識,生病到地段醫院去看。”傢住普陀區的任小姐說,怎麼樣算社區醫院啊?我們傢對面有個診所,不知道是不是。

離傢近掛號費便宜

“我做啥來這裡?就在傢門口,價鈿又便宜呀。”在打浦路地段醫院看病的陳老伯說,“從傢裡走過來隻要5分鐘。”他扳著指頭算:“大醫院價鈿貴,掛個號自己要掏13.6元,到區中心醫院自掏11元,這邊隻要自付1.6元。好多人沖著這個來的。每個月靠800多元退休金吃飯,省一點是一點啊。”

社區醫院院長傾訴4點難處:

留不住人

“關鍵是人啊!”一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院長長嘆一口氣。他告訴記者,曾經有位院長到一傢社區醫院上任後,不能忍受手下醫生的醫療水平和服務態度,一口氣讓一半以上的醫生“回傢”。“社區醫院的工資真的留不住人啊。”他說,醫院裡有個蘇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,小姑娘每個月工資加獎金才2000多元,算上過年過節的福利,一個月平均才3000元。“這點錢怎麼夠她結婚、買房?人傢肯定要走的嘛。”

一些醫科大學畢業生,也都看不上社區醫院,想往檢查設備齊全、醫資力量雄厚的三甲醫院奔,早日當上名醫。“社區醫院通常以治慢性病為主,年輕人來瞭隻能接觸這些常見病,他覺得不能很快提高,也就不願意來。”這位院長嘆瞭口氣。

專傢難請

醫療水平不高,那就請專傢來坐診。請兩位專傢,每周來半天,就能吸引不少病人。記者看到,瑞金二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廳內放瞭一塊宣傳牌,上面寫著特聘瑞金醫院盧灣分院的一位消化科專傢前來坐診。“但是專傢也難請。”這傢社區衛生中心的負責人倒起苦水。專傢到社區醫院坐診,不能掛專傢門診,隻能掛7元錢的普通門診,“在三甲醫院,掛一個專傢號要50元,專傢當然不願意到我們這裡坐診。”

輕防重醫

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除醫療服務外,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負責社區的疾病防治工作,但是絕大多數醫生“輕防而重醫”。為啥?“社區醫院一半由政府埋單,一半是自負盈虧。醫生的收入靠看病,病人看得多,才能多拿獎金。防治做得再好,也沒錢。所以我說,讓我們這些人去做防治工作,我們願意,醫生是不願意去的。”一傢社區醫院的院長說。

設備限制

社區醫院設備少,但也有它的難處。“有很多設備社區醫院不能買。”一位院長抱怨道,比如彩色B超。如果三甲醫院有的設備,社區醫院也能擁有,患者就會到社區去做檢查瞭。這樣,社區醫院的收入就可多一些。

一些市民提出3點建議:

加強宣傳

坐出租車到大醫院去看小毛病,我們也不願意;可一旦生病瞭,一時間還真的想不到社區醫院,想到瞭也不知道怎麼走;即使知道這個地方,也擔心社區醫院看不瞭這個病。衛生主管部門能否對社區醫院加大宣傳力度,讓我們心裡有個底,這樣有病才敢跑過去看。

改善服務

重要的是提高診療水平,如果一時間無法提高,可否考慮多請些專傢來坐診?有關部門能否通過行政手段,幫助社區醫院做到這一點?或者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,搞一些技術競賽,有意識地提高他們的診療水平。

改變流程

發達國傢的醫生50%在社區醫院裡服務。人們生病先到社區醫院請全科醫生診治,小問題就地解決,大問題再根據社區醫生的建議去大醫院的相應科室就診。我們的衛生主管部門如果逐步學習借鑒這樣的業務流程,就可基本解決市民看病難的問題瞭。(來源:新民台中菜梯維修晚報;作者:薑燕)



台中貨梯維修
arrow
arrow

    fwki8im23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